奶茶行业发生的事情并不新鲜,但因为“破产太快,二手设备卖不出去”而登上热搜话题,这还是第一次。舒一邵贤草大概也没想到自己会以这样的方式出名。
你上中学的时候,一定在学校旁边挂着红色中式标志的店里点过一杯传说中的“半杯料满”。周末你会和同学一起看电影,在门口买一杯书。这也是一个必需的选项。
为什么我要回忆中学时代?因为我记得上次喝书烧凉草,确实是那个时代。
舒的第一家店于2007年开业,比现在红火的一点点和喜茶早了三年。曾荣获全国第二名的称号,是真正的网红奶茶行业的鼻祖。 。
但现在,舒一少仙草三个月内关闭了1600多家门店,6万元的二手设备仅以2000元的废金属价格出售。降价幅度相当于应届毕业生找工作的降价幅度。没想到我竟然这么不值钱。”
“下面是蜜雪冰城,上面是喜茶,还有坚守奶茶传统的1分,你实在想不出有什么理由去买舒一烧鲜草。”
1.网红餐饮,“寿命”几乎成了月抛物
书艺的1600家门店听起来有些夸张,但与今年关闭的餐厅总数相比,这根本就不是零头。
“倒闭”对于所有餐厅老板来说,似乎比爱情更加命中注定。你因为加班看了一眼楼下新开的贵州酸汤火锅,没想到没几天就换成螺蛳粉了。你和老板是“守望相惜”。
正如毕业生总会面临“最艰难的毕业季”一样,现在小企业主创业餐饮也在不断“创造新的历史”。今年上半年,国内餐饮企业取消、取消的数量达到105.6万家,接近去年全年关闭的餐饮企业总数。去年,这一数字为135.9万人,比2022年增加了一倍多,创下2020年以来餐馆门店关闭数量的新峰值。
爬上顶峰的,有一半是网红餐厅。数据显示,去年倒闭的餐饮门店中,网红产品占50%。
此前风靡白领下午茶的陌陌点心游戏如今回到了故乡长沙,当年面对的虎头游戏也成为了时代的泪水。同样来自长沙的著名文和友也迷失了北京、上海、广州。这些中国风、网红品牌诞生得快,离开得也快。还没来得及打卡,网红品牌就已经开始集体上演《消失的ta》了。
隔壁的商场一楼有一个美食广场。两个月没去了,看到前门已经换成了几家我没见过的xx面馆或者xx汉堡。一长串让人看不懂的菜名,加上新中式的门面装饰,很有成为下一代网红的潜质。我买了一份开胃套餐,尝了一次,发现花哨的名字背后是我已经吃过几百次的预制口味。
网红餐厅比大公司的领导更懂得耍手段。
起初,餐馆老板依靠一个突然流行的概念,将普通产品变成“新生活方式”的代表。
近两年,“慢生活”、“露营潮流”开始流行。在户外篝火旁煮茶已成为中产阶级的流行。于是,北京、上海、广州的茶馆迅速装修店面,搭上烤盘,把这项活动搬进包间,并打上“田园生活”的标签。 ”标签上,一杯20元的自烤柿茶可以卖到388元;
近年来,“新中式”概念成为市场新宠。于是,“新中式汉堡”五个月内新开了1700家门店,“新中式茶”攻占了奶茶行业,就连“新中式包子”也在疯狂招募加盟商。 。
热点越来越多,但工作者发现概念包装大不相同。想要成为网红的餐厅开始寻找新的方式,积极打造热点。前段时间,上海一家咖啡店推出“青椒拿铁”,全网抢购,分钟话题数破亿。这家面包店以“面包Omakase”而闻名。听说人气最高的时候来店要提前三天预约才能抢到位置。
但你认为这些想法真的给我的味蕾带来了独特的体验,还是为餐饮行业的发展留下了什么?看来他们不这么认为。青椒咖啡开始流行,但青椒、红椒、椰壳已经取代纸杯成为上班族每天喝咖啡的新选择。
大多数所谓的“餐饮创新”与“美味”本身无关。它们存在的唯一功能就是让你思考,“为什么人类需要这个?”食物出现了?”
更直接的办法就是干脆放弃创新,什么小众菜品流行就开什么。淄博烧烤十分盛行,全国各地的烧烤店似乎都到淄博追根溯源,把“烤箱、饼干、沾酱”三件套端上餐桌。最近,贵州酸汤火锅又火起来了。两个月前,这道菜在贵州还无人听说过。现在,北京的大街小巷几乎都被球迷袭击了。
贵州酸汤火锅占领北京街头
“北京有句老话叫‘掐行’,意思就是做了不该做的事。”美食博主@TrueDetective高文琪评论道:“凡是容易赚钱的,大家都会去。到最后,你会发现所有的餐厅都做火锅和小龙虾,而且每个菜单都一样。大型餐饮集团这样做,连锁餐馆这样做,创业小店也想这样做,所以同质化会越来越普遍。”
从网红概念,到网红产品,再到网红美食,靠着这些套路,网红餐厅总能在短时间内人气飙升,成为网络上的“排队王”、“金牌王”。街道。但无论噱头如何变化,网红店的共同点始终是:店面经营模式单一、菜品简单好用、短期内就能盈利。这也是网红餐饮模式能够快速复制的前提。
最火的网红品牌大概就是火锅了。从萍姐、红姐到刘姐、刘姐、王姐、王姐,似乎全世界的姐妹都成了火锅店经理;产品也聚焦于一个既创新又相似的品牌,噱头一直都在。是一种糯、香、甜、有视觉效果的甜点。至于火锅能煮什么,不存在生殖隔离。从芝麻汤圆、汤圆到草莓小笼包,什么都可以用火锅来煮。
火锅的口味够辣,符合现在年轻人的饮食习惯,但开店的门槛却足够低。你甚至不需要知道如何做饭,只需将食材切好然后端上桌即可。与其他餐厅相比,火锅店的投资回报周期较短,半年左右即可收回投资。开店很容易,赚钱也很快。谁不想参与其中?
事实是,一个行业的门槛越低,就越难长期生存。去年夏天,“一人小火锅”刚刚流行,火锅店老板们就热情打造“火锅新业态”。不到半年的时间,主打氛围的挂炉火锅成为了一种新潮流。抢着开店的店主们发现,喜爱火锅的人并不多,“新业态”也无法创造。结果现在那些网红餐厅的倒闭速度几乎和我周报更新的频率一样快了。
过去“车马很慢”,老字号要经过几代人的传承。紫光苑在北京开业已40年了。 40年前,它做烤鸭、蒸糕、煎饺。 40年后,它也以奶皮子酸奶而闻名。您说它有什么引领潮流的口味创新吗?但年轻人也很爱吃。吃完后,他们会炫耀“这就是纯正的北京风味”。
如今的网红餐厅,开一家餐厅要花百万,打造一道景观要花八十万。网红餐厅不遗余力地让就餐成为一生一次的体验。吃完之后,你真的不想再回来第二次了。花很多钱吃漂亮的食物,却发现只剩下一层皮了。
咖啡店和面包店应该开在小巷子里。门口有不知从哪里买来的露营椅。特色产品要花哨,名字要足够有趣。最好有一位经验丰富的经理。还有自己的周边贴纸和明信片;
当地特色菜肴应与某种民俗文化或热门旅游地有关,最好有一些当地特色表演。就像西安的唐朝盛宴,最大的特色就是有NPC扮成唐朝人,全程与你互动,载歌载舞。你坐在宫中的长桌上,一边吃一边享受。大家“想当一次皇帝”的心情是可以理解的,只是餐馆做多了就腻了。
问题是,无论照片有多好,当我去餐馆时,我还是想吃点东西来解解馋。有网友总结得很好,“在网红店里,被观看的意义远大于被品味。”
为了在浩瀚的餐饮浪潮中占据领先地位,网红餐厅越来越同质化,甚至虚假广告。不愿意上当的消费者看到网红餐厅就会勒紧钱包,避开。一个典型的代表是,曾经通过“明星开餐馆”走红的餐馆,今年全部消失了。陈赫的贤合庄火锅、郑恺的“火凤祥”生鲜火锅等品牌均传出大量门店关闭的消息。
所谓铁的营业执照和成功的网红餐厅。据统计,一些网红品牌店的生命周期最短不足1个月。一个月是什么概念?来店的博主发的“宝藏餐厅推荐”还没有开始直播,而我通过团购买的开业券也还没有过期,所以店就没有了。
网红餐厅纷纷开业,又纷纷倒闭。你一次次“种草”、“拔草”,告诉自己:下次,真的别再去网红餐厅打卡了。
2、餐饮经理无处不在,但创新店每条街都千篇一律。
然而,即使是曾经每天排队3000人的文和友也面临着沦为“拍照背景”的困境,但每天仍有新的“自杀小队”进入网红餐饮赛道。倒闭潮期间,有人发帖询问,上半年超过百万家门店倒闭,是不是该轮到我进餐饮行业赚钱了?
所以你会看到网红餐厅开业的多,但新开的总是多。
尽管今年餐饮门店伤亡惨重,但新开店数量仍大于关店数量。上半年,全国新登记餐饮相关企业134.7万家。要知道,整个美国的餐厅门店数量还不到65万家。我们在半年内新增的餐厅商店数量已经超过了美国所有餐厅商店数量的两倍。
我不会责怪消费者不再回来参观。新开业的太多了,我得赶紧去下一家打卡。
北京一家新开的网红餐厅的点评
不过,仔细想一想,我吃火锅大餐真的需要20个细分火锅品类、30个品牌、60家门店供我选择吗?近期餐饮行业报告显示,目前国内不少餐饮赛道的供应量已经远远超过了消费者的真实需求。
网红餐厅的高成本营销和无复购率的商业模式在前几年或许还勉强可持续,但现在已经行不通了。网红品牌“只做选品不做品控”,花钱买流量,试图通过快速获客来拉动短期营业额。繁华景象的背后,是餐厅难以长期维持的必然命运。
餐饮行业的可持续经营本质上取决于复购率。 “如果一个餐饮品牌没有很好的产品结构和运营,或者后期没有做很多保障工作,营销越大,开业时越受欢迎,死得越快。”红餐网写道。
至于网红餐厅,先有网红,后有餐厅。如何利用好“网红”这个词,才是赚钱之道。那些饥饿营销、网红逛店、明星种植等产生流量的方式,早已为熟悉互联网的消费者所熟知。
大工厂的前员工卖咖啡和轻食,尝试用互联网的方式再造餐饮,所以到处都有经理。餐饮博主还在告诉你,跟着下一个热门趋势,一年可以赚3000万。他们列出了 1,234 个热点并敦促你开店。怀揣创业梦想的老板们跟着导游,兴奋地开设了自己的“创新美食店”。最终,他们发现一条街上都布满了同样的“创新餐厅”。
事实上,你能想到的几乎所有餐饮类别的参与者多年来都已经洗牌好几次了。
而怀揣致富梦想的斜杠年轻人投身餐饮行业,梦想成为下一个“超级餐紧张”的知名网红餐厅。然而,他们往往只懂最简单的流量玩法,花钱找美食博主比拼。交通流量迅速增加,然后又迅速消失。一家餐厅能否长久生存,真正的考验是控制成本、提高面积、增加复购,甚至包括水、电、房租等费用,账本从来没有算清楚。到底是真有钱还是为资本交学费,一目了然。
以最典型的“火锅热潮”为例。火锅降温,连锁火锅却为了生存而加速扩张。海底捞进县城,呷哺集团平均每1.6天就开出一家新店,楠火锅门店数量超过600家。在餐饮市场严重“通胀”的时代,那些空头噱头的网红店已经自然就变成了“泡沫”,一捏就破。
图片来源:小红书@小洋新mode
说到底,在每天都能发现新“宝藏餐厅”的今天,“美食”已经变成了假美。一直被漂亮饭团欺骗的民工也意识到了这些曲折,于是转身走向了穷人套餐的怀抱。
如今,给穷人的包裹比穷人还多。麦当劳1+1套餐成为名词,北京快餐连锁代表南城厢凭借2元早餐多次登上热搜,以塔斯汀为代表的县城品牌疯狂“围攻”北京、上海和广州。
原本想把门店打造成车展中心的餐饮品牌也开始学会降低成本。他们开设越来越小的商店。他们把第一家面积2平方米的店当成一个小目标,或者干脆放弃堂食,做外卖,以便外出就餐。卫星店也越来越多。太二和农耕吉今年都定下了扩大卫星店的目标,扔掉花哨的装修设计,老板们比谁都更能算清楚节省的店租和装修钱。
一片哀嚎声中,注重性价比的餐饮品牌却过得更加红火。 “拼多多”这个中国餐饮业的小菜园,依靠市场三年赚了10亿,即将上市。平均客单价为20至30元,老乡记有信心今年再开50家店。
这背后,社会实际上正在向“第四消费时代”转型。人们更加注重满足个人内心需求的分享、舒适、高性价比的消费。消费正在逐步转变为以理性为主导的买方市场。 《2023年新中产调查》显示,月收入2万元以上的人群中,有26.8%的人致力于将置换作为一种“生活方式”而不是仅仅尝试。群体收入越高,“替代”的认同感可能越强。
所以,贵并不是原罪。对于喜爱平价套餐的消费者来说,“物有所值”远比单纯的“低价”更重要。
毕竟,作为一个正在休长假的农民工,今天特别需要吃点好东西,才能努力加班。